
“还不如让食堂王师傅上去踢!”
一句球迷的戳心窝子话,居然在球队论坛上被顶到了最热门,比那0:3的输球公告还扎眼。
主角是谁?
大连队新任核心,号称“战术大脑”的李铭。
他现在有个新数据,尴尬到什么地步呢?
——关键传球成功率15%。
这数字简直是把他的身价按在地上摩擦,创下了中超同位置球员近五年来的新低。
讽刺的是,当初俱乐部为了扶正他,硬是把功勋队长郑毅挤走。
现在球迷说啥?
“郑队在的时候,咱们传球是‘手术刀’,现在李铭这传的,是给对面送‘人头’”。
李铭接手后的日子,走一步一个坑,几乎把球队所有能犯的错都犯了一遍。
他的困境,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,是战术上的水土不服、个人能力的断崖式下滑和更衣室失控的连锁反应。
这也给某个“老熟人”的回归,搭好了最完美的台子。
他上任后大搞特搞的“全攻全守”战术,听起来是那么回事,在场上却成了对手的提款机。
这个战术,要求后卫线大幅压上,结果呢?
对手一个长传打身后,我们后卫就只能在后面跟着吃灰。
场场比赛丢球,场场因为同样的原因丢球,球迷的心都快被搞麻了。
李铭自己也懵了,他既不敢彻底否定自己带来的这套东西,又没法解决防线被打穿的烂摊子。
一会儿说要加强中场拦截,一会儿又说要边后卫回收,这种摇摆不定,让他在场上显得毫无权威,球员都不知道该听谁的。
队内的麻烦不止战术。
本来稳固的更衣室,现在跟个火药桶一样。
一场关键的保级大战中,下半场比分落后,镜头给到替补席,几名老队员竟然在低头玩手机,对场上局势漠不关心。
这画面直接把李铭的脸打肿了,他连自己的人都管不住,这个核心当的,确实窝囊。
就在李铭被球迷的口水淹没时,那个“老熟人”,已经快一年没怎么露面的前队长郑毅,突然活跃起来了。
郑毅最近的每一步,都踩在了李铭的痛点上。
先是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自己当年带队夺冠的视频,配文“怀念那段并肩作战的日子”,底下球迷评论瞬间炸了锅,全是在呼唤他回来。
接着,他又在一个足球访谈节目里,不点名地批评现在有些球队“战术革新走了样,丢掉了传统”,这话不就是说给李铭听的么?
最狠的是,就在球队输掉保级关键战的第二天凌晨,郑毅发了一张自己和几个老队友聚餐的照片,说“有些责任,是躲不掉的”。
这操作,几乎就是在公开叫板了。
他的目的太明显了——他要夺回大连队的话语权。
李铭这15%的离谱数据,给了郑毅最好的机会。
郑毅心里门儿清,如果大连队这个赛季真的降级,按照俱乐部的传统,李铭这个“战术核心”肯定要背最大的锅。
到时候,凭借自己在球队多年积攒的威望和人脉,只要他振臂一呼,回归管理层或者教练组,几乎是板上钉钉。
这里面,可能还有点个人恩怨。
当年李铭上位,背后就有不少故事,据说挤走了郑毅的不少心腹。
现在李铭落难,郑毅选这个时候出来敲打他,多少有点“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”的意思。
就在大连队这出“内斗剧”演得起劲时,足协的一纸公文,为这场闹剧划上了句号,也给大连队的未来定了调。
2025年11月10日,中国足协公布了下赛季联赛的准入新规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“财务公平法案”,明确规定了球队投入和球员薪水的上限。
这对本来就靠砸钱维持的大连队来说,无异于釜底抽薪。
足协的表态很明确,“中国足球不需要泡沫”,不管俱乐部内部谁说了算,都不能违反这个大规矩。
这番话,直接宣告了大连队内部斗争的无意义,不管李铭和郑毅谁能笑到最后,都无法改变球队未来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命运。
对于李铭那种华而不实的打法,足协也间接给出了评价,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直言:“有些球员身价虚高,表现却配不上薪水,这是对整个联赛的伤害。”
这话像子弹一样,精准地打在了李铭身上。
这场大连队内部的权力游戏,在足协的铁腕政策和联赛的残酷现实面前,显得那么可笑。
最后,不管谁赢了这场内斗,都无法改变大连队已经从一支劲旅,沦为要在次级联赛挣扎求生的事实。
他们曾经的辉煌,现在看起来,不过是一场用金钱堆砌的梦,风一吹,就散了。
嘉汇优配-网上炒股-股票配资电话-网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