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《长津湖》热映,引发了诸多有关朝鲜战争的讨论,在长津湖战役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,为何抗美援朝战争必须要打,众多观众也存有不少疑问。
抗美援朝战争转入第二阶段,在迫使美国人坐到谈判桌之前,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共发动了5次主要战役,长津湖战役只是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的一部分,西线战场的青川江战役才是主力战场。
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、第二次战役,毛泽东和彭德怀制定“诱敌深入,再合围歼灭”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得麦克阿瑟钻进志愿军预先布置的“口袋阵”的战术呢?
01
1950年6月25日,朝鲜内战爆发了。北朝鲜军队气势迅猛,锐不可当,仅用3天时间就直接攻取了汉城。南朝鲜军队应战仓促,局势可谓是连连败退,根本不堪一击 。
南朝鲜背后的老大是美国,看到小老弟如此不堪一击,急忙出兵进行援助。
7月7日,苏联代表缺席,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,通过了武装干预朝鲜内战的决议,美、英、法、土耳其等16国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,驻日本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担任“联合国军总司令”。
两个互不相识的国家发生战争,美国士兵还没弄清楚状况,就糊里糊涂地进入了战场。奉命令进行支援的美军士气消沉,美韩联军很快被北朝鲜人民军击败。仅仅一个月时间,北朝鲜人民军就势如破竹,占领了朝鲜半岛90%的土地,美韩联军被牢牢地压制在釜山脚下 。
美军第25师接到了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,他们不能再往后退。当时北朝鲜军队眼看着就要占领整个朝鲜半岛,美军极其需要打一场漂亮仗来提升士气。身为指挥官的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,那就是仁川登陆计划。
仁川是位于朝鲜中部西海岸的港口,它距离汉城仅40公里,其位置恰好处于整个朝鲜半岛的“腰部位置”。
若美军在此处登陆取得成功,这等同于在北朝鲜军队后方将朝鲜拦腰截断,进而会使南朝鲜土地上的北朝鲜部队陷入包围,整个朝鲜战局会瞬间发生逆转。
仁川港正面存在着24公里宽的淤泥,这里根本不适合进行登陆作战,然而身为指挥官的麦克阿瑟却执意要“赌一把”,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,麦克阿瑟赌赢了!
9月15日,麦克阿瑟指挥7万大军冒险在仁川登陆,并且登陆成功,这一行动对朝鲜人民军形成了腹背夹击的态势,致使朝鲜半岛战事急转直下,美韩联军因此士气大振,他们仅仅用了15天时间就收复了汉城,而后直逼三八线。
三八线是什么呢?它是位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,这条分界线将朝鲜半岛分割成了两个国家 ,南边是由李承晚领导的南朝鲜(南韩) ,北边则是由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 。
9月30日起,南朝鲜军队陆续越过三八线,将战火向北推进。联军打过三八线,这意味着什么呢?这意味着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家门口。
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,要是美军完全占领了朝鲜,新中国就会面临危险。然而考虑到当时的国家情况,毛泽东确实不想让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。
新中国成立才刚满一周年,当时国内百废待兴,极其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,进而恢复经济。在这个时候,如果和当时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美国开战,我们能有必胜的把握吗?
美国方面存在犹豫,他们不希望将朝鲜战争扩大,不愿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,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0月15日飞往太平洋的威克岛,向在前线指挥的麦克阿瑟反复确认中国不会采取行动 。
麦克阿瑟宣称,仁川登陆取得成功以后,中国已然错失了最佳的出兵时机 ,即便当下中国出兵,也无法改变朝鲜战场的现状 。
02
华盛顿方面觉得,中国此时出手已晚。美国军方也认为,中国此时出手已晚。然而他们的想法错了,中国人民不会不管 !
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严重申明:中国人民不会任由帝国主义肆意侵略自己的邻人,对此不会置之不理。中方想要向美方传达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,为此,中方借助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来进行传话: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,我们不会坐视不顾。”
但是美国那些一向轻视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们,好像没把这事放在心上,杜鲁门甚至怀疑周恩来的警告或许是一种宣传手段。美军有越过三八线这个既定的军事行动,于是杜鲁门给麦克阿瑟下达了命令 。
你的军事目的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,为了达成这个目的,你被授权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展开军事行动,这些行动包含两栖登陆、空降以及地面行动。
10月4日,毛泽东紧急召开会议,会议内容是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。当时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,刚从西安乘坐飞机抵达北京,一下飞机便径直前往中南海 。
在此之前,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求援信,这封信十万火急。金日成委托内务相朴一禹携带这封求援信来到北京,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。
要不要出兵援朝?与会的高层分成了两派,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。彭德怀突然出现在会场,这时,所有人的目光都对准了他。
实际上毛泽东早就确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心,并且把林彪、粟裕当作入朝作战的第一、第二人选。然而这两人都因身体状况无法出征作战,入朝作战的重任就落在了急忙赶来的彭德怀身上。
10月4日进行了讨论,然而并没有得出什么结果。当天晚上,毛泽东单独会见了彭德怀。见面伊始,毛泽东便提及了朝鲜战局。他向彭德怀发问,询问其如何看待朝鲜的战况。早有准备的彭德怀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——一定要出兵朝鲜!
美军如果越过三八线,去帮助南韩占领朝鲜,整个朝鲜半岛就会变成美国的跳板,美国能够随时发兵登陆,接着对中国发动战争。“兵临城下”的情况下,离中国东北边境只有数百里远的美军会成为巨大威胁 。
美国对新中国的军事威胁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
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,杜鲁门便下达命令,让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岛海峡,以此来阻止中国全面解放台岛,最终使得中国错过了解放台岛的最佳时机。
如果不想被美国不停地挑选,那就得向它充分展现我们的实力 。就如同电影《长津湖》里毛泽东所说的那句坚定有力的话:“打得一拳开,不怕百拳来!”
10月7日,美军打着联合国军旗号,正式越过三八线,麦克阿瑟下达了向平壤进攻的命令。美军罔顾中国警告,率先越过三八线,中国因此有了充分理由出兵援朝。
10月19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25万人秘密越过鸭绿江,踏上朝鲜土地,金日成终于等到了中国援军,然而就在志愿军抵达朝鲜的第一天,朝鲜战局好像已到无法挽救的境地,联军攻克北朝鲜首都平壤 。
03
为了在战略战役上实现突然性,志愿军入朝作战采取了高度保密措施。毛泽东提出要求,即只做不说,不在报纸上进行任何公开宣传。另外,志愿军全都要伪装成朝鲜人民军,不能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,以此来迷惑敌人。
部队在行进的时候,严格把控无线电静默,白天潜伏夜晚行动,隐藏行动和企图,行军时避开大路,只走小路和山路,同时,先头部队主动躲开敌人,防止过早与敌军接触。
志愿军25万大军秘密进入了朝鲜,麦克阿瑟对这件事却一点儿都不知道。联军一直向北进军,一路上只遇到过朝鲜人民军的少量抵抗。
在麦克阿瑟的认知里,北朝鲜不存在可以和他的部队抗衡的武装力量。越过清川江之后,联军毫无顾忌地朝着鸭绿江边行进。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厄运很快就要降临了。
10月25日,志愿军第40军118师与南朝鲜军第1师和第6师的先头部队,在北朝鲜的群山中不期而遇,志愿军第40军120师也与南朝鲜军第1师和第6师的先头部队,在北朝鲜的群山中不期而遇,随后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。
南朝鲜部队摸不着头脑,刚一接上火,就被志愿军打得大败,南韩第1师师长白善烨立刻向联军司令部报告:“来了许多中国人,而且是八路军!”但是美军方面,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“鬼话”。
敌军被击溃后朝着温井方向逃窜,志愿军乘胜展开追击,成功占领了温井,歼灭了南朝鲜军第6师大部以及第8师一部,温井之战取得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次胜利。
与此同时,志愿军第38军一直在追赶敌人,接到了一道命令,要实施战略大迂回,绕到云山战场的美军第8集团军侧后,包抄截断敌人青川江方向的退路。11月2日,第38军112师占领了院里地区,这时敌人察觉到了危险。
美第8集团军指挥官沃尔顿·沃克察觉到形势不利,带领部队往清川江以南集结。志愿军先于敌人攻占了军隅里北面的关键据点,然而因欠缺汽车进行机动运输,致使敌方主力逃脱 。
在云山之战中,志愿军歼灭敌人2000余人,其中美军有1800余人,击毁和缴获了28辆坦克,170余辆汽车,119门各种炮,打出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声威!
志愿军主力在西线给予美第8集团军沉重打击,此时,东线志愿军第42军的两个师苦战13昼夜,顽强阻击美军和南朝鲜军3个师北进,有力配合了西线主力作战。
11月5日,在朝志愿军停止全线进攻,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。
志愿军在东线歼灭美军、英军、南朝鲜军,在西线也歼灭美军、英军、南朝鲜军,共计歼灭1.5万余人 ,把“联合国军”从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 ,粉碎了麦克阿瑟“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” ,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。
第一次战役没有达成预期的成果,毛泽东好像有些惋惜。战役结束当日他便给彭德怀发了一封电报,收到电报后,志愿军迅速隐匿于群山之中。
志愿军有什么意图?麦克阿瑟根本没放在心上。他绝对想不到,和美军短暂接触后就消失的志愿军,会让他遭受一场身败名裂的超级大败仗 。
04
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之后,按理说志愿军应当乘胜追击,进一步扩大战果。然而彭德怀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,这使得许多志愿军官兵都无法理解 。
彭总的秘书杨凤安回忆:
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,我们击败了美军王牌骑一师、陆战一师,以及南朝鲜军第三师、第六师,歼灭敌人1.58万余人。正当志愿军势不可挡,准备乘胜追击时,彭总在作战室里突然下达命令:各部队停止追击!当时作战室里的人都惊呆了。
联军遭受了惨败,被歼灭的大多是南韩军队,美军的损失很小,所以麦克阿瑟依旧对杜鲁门坚定地声称,中国不可能全面干预朝鲜战争。
麦克阿瑟做出了错误估计,这恰好符合彭德怀的计谋。麦克阿瑟求胜心切,所以必然还会卷土重来。因此彭总决定对美军采取“诱敌深入,适时地放弃阵地,诱敌进入预定战场,再合围歼灭”的战略。
美军方面,“感恩节攻势”失败后,麦克阿瑟迅速制定了第二个作战计划,该计划旨在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朝鲜战场上的战争并取得胜利。为了挽回失败带来的面子,他在《泰晤士报》上高调公布了“圣诞节攻势”的进攻路线。
麦克阿瑟无非是想表明,他对接下来的战斗胜利很有把握。仁川登陆成功后,美国人对他的崇拜到了顶点,就连美军第7陆战团团长,也同样狂妄地对底下的士兵讲:“我非常想和解放军较量一下。”
俗话说骄兵必败,彭德怀正是利用了美军的这一弱点,志愿军遵照彭总的命令,大幅度地向后撤退20公里,还在行进途中丢弃小锹、背包等物品,制造出匆忙逃窜的假象,麦克阿瑟果真中计,众多联合国军径直闯入了彭总布置的“口袋阵” 。
彭德怀的作战计划:在下一次战役中,分东西两线作战,引诱敌人深入,将敌人东西集团割裂开来,让其首尾无法相互照应,再凭借志愿军数量上的优势,在运动过程中对敌人展开围歼。
将西线敌人引诱至延兴洞、上九洞、丰田里这一线,把东线敌人引诱到柳潭里、新兴里地区,这也就是电影《长津湖》中所发生的战役。
毛泽东对这一作战计划予以了同意,与此同时明确由宋时轮指挥第九兵团的3个军入朝,这些部队要全力承担起东线长津湖方面的作战任务,作战时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,寻觅战机逐个歼灭敌人。在电影《长津湖》里,第九兵团的15万人是匆忙入朝的,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对美军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,从而协同东西两线同时展开作战。
11月5日,志愿军领导人依照毛泽东的指示,制定了迎敌再进的部署 。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,为配合彭德怀的诱敌行动,毛泽东亲自修改战报 ,让新华社以“朝鲜北部某地”的名义在国内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。
朝鲜人民军取得了重要胜利,这是在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参加的情况下实现的,在11天内歼灭敌人6000名,收复了广大地区。
为了迷惑麦克阿瑟,使其无法发现中国的出兵意图,也无法知晓中国的参战实力,于是发布了一份新闻稿,这份新闻稿是为鼓舞国内人民而发的,它大大缩小了战果。
正是这次巧妙地“缩小战果”之举,使得麦克阿瑟放松了警惕 ,他觉得解放军是“象征性进攻” ,是“装备低劣,怯战败走” ,他还觉得中国入朝部队不过六七万人 ,并非什么可怕的力量 ,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 ,此时连他的对手是谁都不清楚 。
05
联军在麦克阿瑟指挥下,兵力共计22万人,包括5个军、13个师、3个旅和1个空降团,分东西两线向中朝边境全面推进,在强大航空兵支援下发起全线进攻。
麦克阿瑟进行了部署,其部署分为东西两个集团,并且主力位于西面。毛泽东也进行了部署,具体是以38军和42军在西线率先展开攻击,目标是德川和宁远,通过这种方式实行中央突破,进而割裂敌人东西两个集团之间的联系,最终打开战役的中间缺口。
志愿军多数部队集中于西线,东线仅有42军的两个师,他们面临美第10军团近9万人的进攻,兵源极为匮乏。第九兵团15万人接到命令,结束在山东的整训,即刻开赴前线,投身抗美援朝战斗。
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,把西线之敌引到温井、妙香山、平南镇一带,又将东线之敌引到长津湖一带。志愿军并非消失不见,而是迂回至敌人后方,布置了一个极大的陷阱。
毛泽东和彭德怀张开如同大口袋一般的阵势,静静地等待着敌人主动钻进来,麦克阿瑟果真落入圈套。在把联合国军引诱到预先设定好的战场之后,志愿军于东西两线同时发起反击行动,使得敌人毫无防备,陷入慌乱之中。
1950年11月25日,第二次战役开始。志愿军第38军的3个师,分别朝着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展开攻击。面对志愿军的猛烈进攻,南朝鲜军第2军团的7、8师全面溃败,德川奔袭战获得巨大胜利。
11月27日,第九兵团3个军,与美国陆战第1师、第7师,在东线的长津湖及其附近地区,爆发了一场惨烈战斗,这场战斗就是震惊世界的“长津湖战役”。
第九兵团紧紧拖住了东线的敌人,助力西线志愿军取得了青川江合围的胜利,将麦克阿瑟“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”的图谋彻底粉碎了。
12月6日上午,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进行了收复行动,收复的是沦陷49天的平壤 。12月24日,解放军展开收复工作,收复区域为北纬40度线到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土地,达成的结果是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。
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,解放军歼灭了南朝鲜3个师,歼敌数量超过3.6万人,重创了美军第二师,给予美军第25师、骑兵第一师、土耳其旅沉重打击,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,使得北朝鲜转危为安,北京的毛泽东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麦克阿瑟两次作战失利,却一味推卸责任。杜鲁门气急败坏,终于在1951年4月6日下达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。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反对,纷纷表示“早就该这么做了”。
麦克阿瑟被撤职,灰头土脸地离开朝鲜战场,李奇微成为继任者。
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,第二次战役也取得了胜利,之后志愿军又相继发起第三次战役,发起第四次战役,发起第五次战役,一步步迫使美国放弃在朝鲜战场取胜的希望,最终坐到了谈判桌前。
朝鲜战争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?没有人能够知晓 。在1953年2月的时候 ,毛泽东发表了讲话 ,他说道 :
时间会持续多久,我们先不做决定。过去是杜鲁门,之后是艾森豪威尔,又或者是美国未来的其他总统,由他们来决定。也就是说,他们想打多久就打多久,一直打到取得完全胜利!
1953年7月27日,美国面临着国内反战情绪的巨大压力,同时也承受着国际社会舆论的空前压力,最终和朝鲜签订了停止作战协议。
停战协议签订,这意味着解放军最终战胜了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对手,将其击败,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!
嘉汇优配-网上炒股-股票配资电话-网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